跨越资产边界 德州配网服务升级冷思考
中电新闻网记者 张振兴
对于是否跨越资产边界提升供电质量的这个问题,德州电网人思考了很久。
德州“两区同建”地方发展战略的实施让德州一举成为中国新兴城镇化发展的样本,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半年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山东调研首站就是德州。
然而,一个传统农业地区逐步向着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尽管已经有坚强的配网网架作为支撑,但是德州电网还是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更高的电压稳定性、更复杂的用电客户群,更高标准的用电安全标准,德州并没有给当地电网公司多少回旋的空间。
德州之变 电网之“惑”
德州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在我国新一轮的新兴城镇化浪潮中,德州模式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德州模式即“两区同建”模式,是一种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型农村经济园区同步建设地方发展模式,该模式既解决了农民居住环境,也为当地经济园区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而通过德州农村经济园区的建设,大量企业的落地,又解决了当地民民的就业。这样从整体上推进了德州新兴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德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德州首创的“两区同建”模式一度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半年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山东调研,对德州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随着大批的农村拆迁,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经济园区的建设,对即已成型的配网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而随着大量高端制造业的逐步落地,更高品质的供电质量也成为德州电网必须逾越的障碍。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州地区坚强的配网网架结构已经成型。
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李凤林告诉记者,目前,德州市区内是100%的绝缘导线,大大地提高了整个配网对抗外力破坏的安全程度。而德州地区已经对辖区内线路实行了手拉手工程,通过不同的电源,不同的变电站加装的分段开关或者联络开关,增加了整个配网的供电可靠性。通过配网自动化的开展,任何一个变电站挑战或者停电的话,邻近的变电站都会及时自动合闸,从另一个角度大大提高了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在配网信息化建设方面,李凤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配网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配网各个用户端的用电数据得到实时监控,通过配网信息采集系统,我们每天数据采集成功率、上线率、电压合格率都得到实时监控。
在外界看来坚强的网架结构已经形成,应对新一轮的考验似乎没有问题?然而答案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冯水的挑战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企业逐步落地德州市经济开发区,作为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开发区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水开始感觉到一波又一波的压力。
德州地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德州存在着大量的低端制造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济、技术能力有限,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较差,作为配网结构最后的神经末梢,这部分企业设备的故障经常会造成配网电压波动。
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是德州地区著名的食品加工企业,年产2万吨大豆分离蛋白,其产品主要远销欧美国际市场。
但是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金涛却一度因为电压波动问题而头痛不已。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段金涛说,公司引进的全套的德国生产线,对配网电压、电频要求极高,在刚刚投产的那段时间,生产线变频器反复跳闸,企业生产线无法正常生产。为了解决变频器跳闸问题,开发区德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得到电话报修以后,立即对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了检查分析。
冯水就是负责这次检查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其中也费了很多的波折。检查过程中,冯水发现供电完全正常,但是设备变频器反复跳闸。后来,他又带领检查人员检查生产线,但是依然没有找到结果。
由于在企业反复找不到原因,于是冯水决定到配网运营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分析。经过数据监测冯水最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由于母线上其他用户设备故障,造成母线电压瞬时降低,结果导致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变频器跳闸。
得瑞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变频器跳闸深深地刺痛了冯水,他意识到,要想提升配网供电质量,必须把企业用户用电设备纳入监管之内。
事实上,一场跨越电网与企业边界,对用户用电设备检查的行动已经成为德州提升配网服务的一个突破口。
在大规模的检查中,冯水发现,德州地区大量的低端制造企业用电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部分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技术原因,部分设备甚至运行4、5年都没有检修过,企业这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极大影响着整个配网供电质量的提高。
为此,德州电网积极与德州市经信委、安监局合作,在全市开展了“百日客户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每天早调会上向主管领导汇报数据,对排查问题设备、签发备忘录、整改企业都要向主管负责人汇报,该排查活动对提升工矿企业设备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种企政联手的方式,一方面使电力服务与客户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无死角。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参与,也使供电企业在服务中跨越资产边界提供了政策支持。李凤林告诉记者。
农民上楼 安全用电没有那么简单
随着“两区同建”规模的逐步扩大,曾经散落在乡间的农村开始逐步消失,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栋栋拨地而起的现代化农村社区。今天,德州农村正在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用电的方式改变。
陵城区五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忠住了一辈子的平房,今天他已经搬进了展新的楼房,并在临近的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工作,对这种改变他感到很满意。
李天忠告诉记者,在农村拆迁过程中,由于农户搬迁次序并不统一,这期间只要有人就要用电。在已经拆迁的村子中,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已经废弃,其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农民安全搬迁,当地供电公司甚至派出专门的人员蹲守的村子里,只要村子有一户没有离开,他们都不会离开,这让村民很是感动,李天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微笑着说。
事实上,刚刚搬进新社区的农民,也成立自己的物业公司,但是电力设备管理上也不尽如人意,只有电网公司跨越资产边界,提供稳妥的服务,搬进新居的农民安全用电才会成为可能。
陵城镇供电所农电工袁廷刚负责的五里社区住着近五百户农民,该社区是周围几个村子拆迁合并而成,农民刚刚搬进社区,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用电设备都感到无所适从。
事实上,新社区用电设备安全可靠性要比农村平房安全可靠得多,区别于农村一家一户就一个控制闸,新民居多了更多层级得安全保护装置,但是农户自己并不会用,物业公司短时间内也难以逐一辅导。
袁廷刚告诉记者,由于农民刚刚搬进新居,室内由于装修时间较短,湿度较大,另外内部开关、插座较多,所以经常跳闸。只要跳闸,我们就必须到现场检查情况,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合闸,最后用上电。
事实上,德州电网正顺应着德州地区“两区同建”的大潮,对外以全面提升供电服务品质为目标,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对自身服务“天花板”的突破。
采访中,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李凤林告诉记者,目前,德州供电公司正在严格投诉管理和责任追究,坚持日事日毕,当日调查、当日处理、次日通报,直供区投诉同比降低33%。
同时,德州电网还注重从强化营、配、调专业协同,提高响应速度,缩短业扩报装和停电时间。积极推动开展明察暗访和第三方评价,坚决杜绝停送电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李凤林微笑着告诉记者。
来源: 中电新闻网,信息整理:扬州君昊电气有限公司 http://www.jhdqw.com/
- 上一篇:国网部署2015年安全8项重点 全面提升安全水平 2015/1/22
- 下一篇:能源视点:我国能源发展重点立足国内量入为出 20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