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或许管多了
新能源政策:或许管多了
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应用示范进一步拓展。
从现有新能源政策导向和指导思想来看,近10年来,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着眼点还基本停留在“就能源谈能源”的层面上,仅从扩大新能源使用范围和规模、快速推广新能源角度来认识和实践,缺乏从社会需求侧角度出发,更深入地将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与新能源政策相结合。
如果政策导向不能尽快跳出这种固有模式,未来或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大局。
打破固有模式
中国新能源战略应立足长远,从产业、就业、居住、生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适应能源供给方式的转变上进行谋划布局。
从2005〜2011年,中国光伏消费量从0.1吉瓦时扩张3吉瓦时,风电消费量从1.9吉瓦时增加到70.3吉瓦时。但却难以掩盖在生产主导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合理的现实:以行政为核心和主力的新能源扩张迅猛,过于关注产能、供给侧,国内新能源产品市场化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远远滞后于国内新能源产品产能和产量扩张速度,形成上粗、下细的产业链格局。
本应解决中国能源供给、能源转型的新能源产品却扭曲了其根本使命——以高成本为代价产出的新能源产品被迫低价出口,去解决别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更严重的是,新能源产品低价出口,也因伴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页岩气成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越南等一些新兴制造国家的竞争而受阻。2012年10月,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欧盟在2013年6月〜8月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该税率还将升至47.6%。
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新能源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国内终端需求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规划启动光伏应用市场,同时建立一些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包括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的四个能源革命。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突破性认识是,将能源消费放置在能源供给的前面。
但新能源的规划依然是线性思维,按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可再生能源比例则更低,这一规划并未考虑中国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变化对整体能源结构的影响。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郭庆方 串联谐振厂家 www.jhdqw.com 扬州君昊电气 转载此文。
- 上一篇: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电力产业革命表现在哪里 2015/9/6
- 下一篇:市场不等于产业 新能源车抓住机会更重要 2015/9/5